2024-12-26 [益創公益傳播]
2024年12月7日,愛普生(中國)聯合中國大學生知行促進計劃舉辦的2024年“生”生不息第三屆愛普生保護生物多樣性青年行動終評會暨頒獎儀式,在北京成功舉行。本屆活動分設個人影像征集和團隊行動征集兩個賽道,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眾多學子踴躍參與。
本次影像征集,共收到來自全國48所高校234名大學生提交的2333份生物多樣性攝影作品,經過來自野性中國、北京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中新社等機構的專家代表、知名自然教育專家、科普博主等大咖評選,最終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學生憑借作品《沙丘鶴與灰鶴》榮獲全國金獎;《嗷嗷待哺》、《春啟》、《山巔守護者》等3個作品獲得全國銀獎;《母子情深(滇金絲猴)》、《伴航》、《清溪銀河》、《天牛的凝視》、《大眼打望》、《死亡天使》、《尋著光的方向》、《凱氏金蛛和他的特別蛛網》、《哦!鵯鵯!》、《鄉野金絲桃:自然之歌的舞者》、《鳳凰起飛》等11個作品獲得全國銅獎。
除了攝影作品外,此次大賽還吸引了來自全國81所高校的107支團隊申報,項目優選支持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複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重慶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來自全國9個城市的12所高校團隊,在10個不同的省/直轄市開展52場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創意行動,累計近7000人次直接參與。最終,來自中央財經大學的“藝心育苗”自然藝術夢想家團隊獲得全國金獎。
第三屆愛普生保護生物多樣性青年行動活動現場
愛普生擁抱綠色未來
生物多樣性保護在維護生態平衡、促進經濟發展、保障糧食安全、維護文化多樣性、應對氣候環境變化等方麵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愛普生是一家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企業,長期以來,積極致力於通過科技創新為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作貢獻。愛普生發起的“生”生不息保護生物多樣性青年行動活動,旨在通過參與自然攝影、物候觀測、科普講座等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創意行動,讓大學生深切體會保護自然與生物多樣性的重任,並能在日常生活中付諸實踐。
在活動現場,愛普生(中國)總裁岩崎哲也所說:“自1942年在諏訪湖畔創立以來,愛普生已逾80載,始終秉承‘省、小、精技術’理念,致力於綠色科技與社會貢獻。愛普生深知生物多樣性喪失、氣候變化及汙染廢棄問題對可持續發展的威脅,尤其關注生物多樣性保護這一相對認知度較低的議題。當全球生物多樣性麵臨嚴峻的挑戰,愛普生有責任、有義務為保護生物多樣性貢獻一份力量。”
作為愛普生踐行保護生物多樣性承諾的行動之一,“生”生不息活動已經持續開展3年,不僅加強了愛普生與年輕人之間的互動,也讓更多年輕人了解並認同愛普生的企業理念和使命。
愛普生(中國)有限公司總裁 現場點評
在愛普生的支持下,青年學子們的優秀作品通過愛普生藝術微噴*1打印工藝呈現出栩栩如生的效果,不僅展示了同學們的才華和創意,也體現了愛普生打印技術在藝術領域的魅力和價值。這些作品將成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珍貴記錄,激勵更多人加入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行動中來。
愛普生深知環境保護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自2008年發布《2050環境願景》以來,公司持續創新節能技術,如Heat-Free冷印技術,相比傳統方案能耗減少90%*2;此外,愛普生全球工廠已100%采用可再生電力,預計年減4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同時,公司注重資源循環利用,通過官方翻新機活動,2023年共減少了176噸廢棄物*3。在綠色供應鏈方麵,愛普生嚴格執行綠色采購標準,如在中國逐步減少膠帶使用,並引入環保包裝材料。這些舉措彰顯了愛普生對環境保護的承諾,也引領行業向綠色可持續轉型的方向邁進。
青年行動 學子心聲
愛普生保護生物多樣性青年行動項目舉辦三年以來,獲得了很好的反響。不少大學生多次參與,並積極向同學朋友推薦。大家普遍覺得,愛普生公司發起的這一活動,能夠很好地將生物多樣性保護這一理念轉化為實踐行動,在參與過程中,他們還能吸取知識、增長見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注和參與熱情大大提升。有了大學生這個朝氣蓬勃、想像力豐富的群體的參與,活動本身也變得充滿創意、富於美感。
今年是廈門大學攝影協會副會長唐平川第二次參加“生”生不息——愛普生保護生物多樣性青年行動,他的攝影作品《鳥鏡》去年曾獲獎。談到為什麼會再一次參加這一活動,唐平川說:“這個活動非常契合我自身的愛好,我喜歡去戶外拍攝野生動物以及關於生態的主題攝影,既貼近自然,又可以用相機記錄時代的變化。另外,我的老師和同學們對這個活動的評價非常好,我去年獲獎之後也鼓動我們攝影協會的同學們積極參加,大家也非常踴躍。”
廈門大學攝影協會副會長 唐平川
重慶大學學生互助協會實踐部部長朱婧怡今年也是第二次參加愛普生保護生物多樣性青年行動,去年她以拍攝者的身份參與,今年則和其他同學一起組成團隊開展保護生物多樣性創意行動。他們在校園裏向同學們發放通知,讓大家可以拍攝一些生物的照片上傳,這樣就會獲得相應的誌願時長等報酬,同時,朱婧怡所在團隊還在校園裏開展了一係列關於生物多樣性的主題活動,比如邀請同學們製作鳥類的紙膜,還有昆蟲滴膠等小遊戲,讓大家在這些手工活動當中,對生物多樣性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些活動在重慶大學產生了較好的反響。
在分別以個人身份和團隊成員的身份兩次參與之後,朱婧怡對愛普生保護生物多樣性青年行動深有感觸,她說:“如果將生物多樣性作為一句口號去喊,這並不難,但是要真正落實到實踐中卻不容易。愛普生保護生物多樣性青年行動就是從實踐的角度出發,將這個口號真正落到了實處。而且它彙集的是青年大學生這樣一個正值韶華、朝氣蓬勃的群體,他們有豐富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所以這個活動舉辦起來有一種百花齊放的美感。”
重慶大學學生互助協會實踐部部長 朱婧怡
來自蘇州大學的大二級本科生劉馨怡,作為蘇州大學樂與樂行實踐團的負責人,帶領該社團進行了今年第三屆愛普生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申報。在這個過程中,樂與樂行實踐團在一個月之內進行了七次活動,單條推送閱讀量有的達到 1,000 +,這讓團隊成員感到非常驕傲。在這次活動中,團隊成員都對保護生物多樣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積極嚐試將大學生誌願服務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相結合。
“保護生物多樣性行動,與我國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理念正相契合。我們大學生參與這個活動,體現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而且,大學生比較有創造力和活力,在參與這一行動的過程中,可以推陳出新,讓活動的形式更加豐富。我希望我們青年在保護生物多樣性行動中,能夠做得更多更好、走得更遠。“劉馨怡說。
蘇州大學樂與樂行實踐團的負責人 劉馨怡
生命在鏡頭下綻放
12月7日,在頒獎活動的現場,榮獲全國金獎的攝影作品《沙丘鶴與灰鶴》引起了大家的極大關注。
碧波蕩漾,鶴舞長空,羽翼與尖喙交映,天地間繪就一幅和諧共生圖,靜謐而壯美,似乎在訴說著大自然的無盡溫柔與生命的不息韻律。這幅作品巧妙地捕捉到了不同珍稀鶴種在同一生態樂園中的溫馨共融,細膩勾勒出生物多樣性那絢爛而細膩的織錦。正如評委中國知名自然教育專家,2024年度“北京市生態文化使者”稱號獲得者馬慶宇先生所言:“這幅作品彰顯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果,也是我們國家生物多樣性非常重要的一個標誌。”
金獎作品:中國科學院大學王博強《沙丘鶴與灰鶴》(攝)
在本次大賽中,青年學子以鏡頭為筆,細膩勾勒大自然中萬千生靈的斑斕畫卷,從平凡昆蟲到稀世珍禽,每一幀都躍動著生物多樣性的靈動與奇妙。北京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叢日晨教授,在審閱這些作品時感慨萬千:“同學們的鏡頭,不僅捕捉到了自然界的細膩與壯闊,更透露出他們內心世界的廣博與深邃。我看到了青年學子們心中的潤澤,感受到他們胸中有江山、有大川,裝得下花鳥魚蟲,也藏得住詩與遠方。”這番動情之言,是對青年學子們最真摯的讚許。
北京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 叢日晨
學子們的鏡頭偶然會捕捉到那些世代守護的神秘生靈,這不僅為科學研究留下了寶貴證據,更激發了野生動物保護的動力。知名科普博主、野生動物攝影師徐可意在評審中感慨:“眾多佳作如同黑夜中的點點星光,它們雖美,卻也提醒我們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仍漫長而艱辛。大學生們應以此為起點,持續探索,為照亮那片廣闊的黑夜貢獻自己的力量。”
知名科普博主、野生動物攝影師 徐可意
每一次快門的按動,不管是花草樹木的枝枝蔓蔓,還是珍稀動物的驀然回首,都是生命力躍動的印記。在青年學子的鏡頭下,這些珍貴的瞬間,猶如不滅的星火,照亮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征途,閃爍著“生”生不息的希望之光。
學生作品展示
履行社會責任、追求企業自身和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一條沒有盡頭的旅程。未來,愛普生將堅守初心,持續踐行“省、小、精”的企業使命,以綠色科技為驅動力,致力於自然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共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多彩世界。
備注:
*1 愛普生藝術微噴是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在中國的注冊商標。
*2 使用愛普生Ecotank係列L6468對比同速度段愛普生激光機(LP-3000C)的最大功耗,與Ecotank係列其他產品的數據可能存在差異。
*3 在2023自然年共生產翻新機36000台,總重量約為176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