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9 [光明日報]
“麵對來自猛禽的威脅,金腰燕並不會坐以待斃。”展台前,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常鶴翔向觀眾解說著自己攝影作品《伴航》背後的故事。
畫麵中,兩隻金腰燕勇敢地伴飛在普通鵟側後翼。盡管體型懸殊,它們也堅定地對來犯者進行打擊驅離。野生動物攝影師、中國野生生物影像年賽獲獎者徐可意評價道:“即使是在不利的情況下,生命也能展現出驚人的韌性和力量。這幅作品不僅捕捉到自然界中一個震撼的瞬間,也引發了觀眾對物種生存策略以及生物間相互關係的深思。”
作品《伴航》
如今,越來越多的青年學子投入到自然影像的創作中,他們用鏡頭記錄自然界的壯麗景觀和生物多樣性之美,通過影像傳遞他們對自然的熱愛和保護意識。2024年12月7日,愛普生(中國)聯合中國大學生知行促進計劃在北京舉辦了“生”生不息2024年第三屆愛普生保護生物多樣性青年行動終評會暨頒獎儀式。本屆活動分設個人影像征集和團隊行動征集兩個賽道,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學子踴躍參與。
在活動的影像征集環節,主辦方共收到來自全國48所高校234名大學生提交的2333份生物多樣性攝影作品。攝影作品經過來自中國新聞社、北京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野性中國等機構的專家代表和自然教育專家、科普博主的共同評選,最終由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王博強拍攝的《沙丘鶴與灰鶴》榮獲金獎;《嗷嗷待哺》《春啟》《山巔守護者》等3個作品獲銀獎;《母子情深(滇金絲猴)》《伴航》《清溪銀河》《天牛的凝視》《大眼打望》《死亡天使》《尋著光的方向》《凱氏金蛛和他的特別蛛網》《哦!鵯鵯!》《鄉野金絲桃:自然之歌的舞者》《鳳凰起飛》等11個作品獲銅獎。
作品《沙丘鶴與灰鶴》
“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重要意義,中國有9種鶴,是世界上擁有鶴類最多的國家。從生態保護的角度來看,鶴類是濕地生態係統中的旗艦物種,加強鶴類及其棲息地保護對維持全球生態具有重要意義,好的鶴類作品呈現了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中國知名自然教育專家、2024年度“北京市生態文化使者”馬慶宇認為,金獎作品《沙丘鶴與灰鶴》定格了沙丘鶴與灰鶴兩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比翼齊飛的特寫畫麵,兼具文化、生態與審美價值。“物種的重要性、稀缺性,物種在生態係統中的典型性和獲得這一瞬間的偶然性是我認為這件作品獲得高票的原因。”馬慶宇說。
昆明翠湖的黑水雞、北京大學的銀喉長尾山雀、廈門大學的領角鴞、重慶大學的白頭鵯、洱海畔的紫水雞……在本屆賽事中,城市生物多樣性是許多選手關注的焦點。他們通過鏡頭捕捉城市中的自然生態,展現了城市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美好圖景。《伴航》的拍攝者常鶴翔說,金腰燕驅離普通鵟的畫麵離廣大市民並不遠,就發生在北京西五環的綠堤公園。“野生動物就在我們身邊,光是北大校園裏就生活著200多種鳥類。希望通過影像的力量,把城市生物多樣性之美帶給更多人”
作品《綠枝棲羽》
北京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叢日晨介紹,城市周邊的山林是野生動植物賴以生存的重要家園,也是青年學子們親近自然、觀察自然的好去處。“以在北京觀察植物為例,從城區向西或西北出發,植物分布呈現階梯式變化,從淺山雜木林,中山的針闊混交林,到高山的白樺林,再到最高處的高山草甸,植物種類變化萬千,美不勝收。如果季節合適,你會在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看見美麗的槭葉鐵線蓮,也會看到果實奇特像拐杖手柄一樣的拐棗,在延慶的鬆山能發現令人驚豔的大花杓蘭。”
作品《川西綠絨蒿》
許多青年選手也將目光投向了廣袤的荒野。他們來到祖國邊陲的戈壁、高原,用鏡頭記錄下那些鮮為人知的野生動植物和它們的生存現狀。
在複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直博生張卓錦的作品《死亡天使》中,兩隻高山兀鷲站在不遠處的雪坡上,它們張開寬大的雙翼,汲取著久違的暖陽帶來的熱量。“在潔白的新雪和高原澄澈的陽光裏,以‘清道夫’身份推動著高原生態係統物質循環的高山兀鷲,此刻看起來更加聖潔,它們就像是行使自然新陳代謝法則的天使,降臨在迎來新的一天的大地上。”張卓錦講述著這場青藏高原上的奇遇。
作品《死亡天使》
複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王放告訴記者,他會鼓勵學生在野外工作時進行一些拍攝,因為野生動物攝影一方麵能幫助學生和自然建立更強的情感連接,另一方麵拍攝的過程也能更好地觀察動物的行為、習性以及它們麵臨的保護問題。“我希望我的學生不僅懂科研,還懂保護,能把科研成果轉化為落地的行動。”王放說。
除了攝影作品外,此次大賽還吸引了來自全國81所高校的107支團隊申報,項目優選並支持了來自12所高校的12支團隊,開展了52場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創意行動,累計近7000人次直接參與。複旦大學生態學專業碩士生何姝萌感慨:“這樣的行動不僅是對個人能力的鍛煉,也能讓同學們在活動中評價生物多樣性的現狀和成因,思考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她和同學們通過舉辦專家講座、科普遊園會,參與野生動物調查、植樹造林、清理河灘等活動踐行青年行動,為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力量。
愛普生(中國)有限公司品牌及營銷傳播事業部總經理袁雪介紹,該活動已經持續開展3年,旨在傳遞愛普生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麵的決心和行動,激發青年一代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注和熱情。“愛普生深知在追求科技創新與業務發展的同時,環境保護對推動可持續未來的重要性。我們誠邀青年學子並肩同行,以綠色科技為墨,共繪生物多樣性保護新篇章,讓地球生機盎然,生生不息。”
作品《低空飛行》
“評獎過程中我欣喜地看到,很多同學們的觀察能力和拍攝水平相較去年有了非常大的進步。我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青年學子去關注和記錄你們校園裏的生物多樣性,所在城市的生物多樣性。因為保護生物多樣性,關乎我們每一個人的未來。”野生動物攝影專家、野性中國創始人奚誌農說。